腎絞痛可能是輸尿管結石、腎盂腎炎、腎囊腫破裂、腎積水、胡桃夾綜合徵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結石會導致尿路梗阻,引起腎盂內壓力急劇升高,引發腎絞痛。發作時患者疼痛劇烈,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治療上,較小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多運動促進排出;遵醫囑服用排石顆粒、腎石通顆粒、金錢草顆粒等藥物輔助排石。若結石較大,可能需體外衝擊波碎石或手術取石。
2. 腎盂腎炎:細菌感染腎盂引發炎症,炎症刺激可導致腎絞痛。患者除腎絞痛外,還可能有發熱、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治療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同時要多喝水,增加尿量,沖洗尿道,促進細菌排出。
3. 腎囊腫破裂:腎囊腫受到外力撞擊或自發破裂,會引起腎區疼痛。破裂後可能有血尿等表現。若破裂較輕,可臥床休息,密切觀察,遵醫囑使用止血藥物如氨甲環酸片、酚磺乙胺片、雲南白藥膠囊等;若破裂嚴重,可能需手術止血。
4. 腎積水:各種原因導致尿液排出受阻,腎盂腎盞擴張,引起腎積水,進而引發腎絞痛。常見原因有輸尿管狹窄等。輕度腎積水可先觀察,定期復查;若積水嚴重,可能需手術解除梗阻,如輸尿管再植術等。
5. 胡桃夾綜合徵:左腎靜脈在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夾角處受壓,導致腎靜脈回流受阻,引起腎絞痛。多見於體型瘦長的青少年。症狀較輕者可通過增加體重、改變體位緩解;嚴重者可能需手術治療,如左腎靜脈移位術等。
腎絞痛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腰部受外力撞擊。飲食上,根據不同病因調整,如結石患者要減少高鈣、高草酸食物攝入。出現腎絞痛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