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化驗小便在採集後 1-2 小時內送檢較為有效。
尿液在排出體外後,其成分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放置時間過長,尿液中的細胞成分可能會被破壞,比如紅細胞可能會破裂溶解,白細胞可能會發生變形,這會影響對尿液中細胞數量和形態的準確判斷。而且,尿液中的細菌會在適宜的環境下不斷繁殖,導致細菌計數不準確,還可能分解尿液中的成分,使酸鹼度、尿糖等指標出現偏差,從而干擾醫生對病情的診斷。
不同的檢測項目對尿液送檢時間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對於一些常規的尿常規檢查,1-2 小時內送檢能保證結果的相對準確。但如果是進行一些特殊項目的檢測,比如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等,對時間要求可能更為嚴格,最好在 1 小時內送檢。另外,尿液標本的保存條件也會影響其有效時間。如果在低溫環境下保存,尿液成分的變化速度會相對減慢,有效時間可能會適當延長一些,但也不宜超過 4 小時。
在日常生活中,當需要進行小便化驗時,要按照醫生的指示正確採集尿液標本,並盡快送往醫院檢驗科。不要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送檢時間延遲,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如果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及時送檢,一定要咨詢醫生該如何妥善保存尿液標本,切不可自行隨意處理,確保檢測結果能真實反映身體狀況,為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