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菌中毒表現有胃腸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等。
1. 胃腸型:進食毒菌後數小時內發病,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一般病程較短,及時治療預後較好。
2. 神經精神型:除有胃腸道症狀外,還會出現精神症狀,如幻覺、幻聽、妄想、狂躁、抑鬱等,也可出現流涎、多汗、瞳孔縮小等類似膽鹼能神經興奮的表現,症狀多樣且複雜。
3. 溶血型:在食用毒菌後6至12小時左右發病,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等溶血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4. 肝臟損害型:潛伏期較長,可達1至2天,初期有胃腸道不適,之後病情加重,出現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甚至肝衰竭,病死率較高。
5. 呼吸與循環衰竭型:病情發展迅速,可出現呼吸急促、困難、發紺,以及心悸、心律失常、休克等循環衰竭症狀,預後凶險。
食用野生菌時務必謹慎,不食用不認識、來源不明的菌類。一旦懷疑吃菌中毒,應立即就醫,不要自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