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僵硬可能由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骨折後遺症等引起。
1.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的退變、損傷等原因,導致髓核突出,壓迫周圍的神經、血管等組織。這會引起腰部疼痛、僵硬,還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狀。患者在彎腰、久坐後症狀往往會加重。
2. 腰肌勞損:長期的腰部肌肉慢性損傷,比如長時間彎腰工作、頻繁腰部負重等。腰部肌肉持續處於緊張狀態,產生無菌性炎症,進而出現僵硬、酸痛,勞累後症狀明顯,休息後可緩解。
3. 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關節。早期常表現為下腰部僵硬、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時較為明顯,活動後症狀可減輕,隨著病情發展,脊柱活動度會逐漸受限。
4. 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管因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等原因導致空間變窄,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患者會出現腰部僵硬、疼痛,還可能有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出現疼痛、麻木,需休息後才能繼續行走。
5. 腰椎骨折後遺症:腰椎發生骨折後,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和康復,骨折部位愈合不佳,可能會影響腰椎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導致腰部長期僵硬、疼痛。
出現腰椎僵硬症狀後,日常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彎腰或久坐。適當進行腰部的康復鍛鍊,如小飛燕、五點支撐法等,增強腰部肌肉力量。同時,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過度勞累和受傷。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