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與類風濕在發病部位、症狀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發病部位:強直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等中軸關節;類風濕多累及手足等小關節,呈對稱性分布。
2.症狀表現:強直早期常出現下腰部疼痛、僵硬,活動後緩解,隨病情進展可致脊柱畸形;類風濕以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為主,晨僵時間較長,嚴重時可有關節畸形。
3.實驗室檢查:強直患者HLA-B27多為陽性,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類風濕患者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等常呈陽性。
4.影像學表現:強直早期骶髂關節X線可見關節面模糊、骨質侵蝕,後期脊柱呈竹節樣改變;類風濕早期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酥鬆,後期關節間隙變窄、骨質破壞。
5.治療方法:強直治療以控制炎症、緩解症狀、防止脊柱畸形為目的,常用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等;類風濕治療強調早期、聯合、個體化用藥,藥物包括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生物制劑等。
無論是強直還是類風濕患者,日常都要注意休息,避免關節過度勞累與損傷。注意關節保暖,防止受寒受潮加重症狀。適當進行康復鍛鍊,如關節活動度訓練等,以維持關節功能。同時,要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