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患者皮膚癢可能與體循環淤血、藥物副作用、皮膚乾燥、高膽紅素血症、過敏反應等有關。
1. 體循環淤血:心臟衰竭時心臟泵血功能減弱,體循環淤血,導致皮膚血液循環障礙。皮膚組織缺氧、營養物質供應不足,代謝廢物堆積,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起瘙癢感。長期淤血還可能使皮膚發生營養性改變,進一步加重瘙癢症狀。
2. 藥物副作用:治療心臟衰竭的一些藥物可能引發皮膚瘙癢副作用。比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部分患者使用後會出現皮膚過敏樣反應,表現為瘙癢、皮疹等。這是藥物在體內引發的免疫反應,影響到皮膚組織。
3. 皮膚乾燥:心臟衰竭患者可能因病情限制水分攝入,加上身體代謝異常,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增加,皮膚變得乾燥。乾燥的皮膚容易脫屑,角質層完整性被破壞,神經末梢受刺激,從而產生瘙癢感。
4. 高膽紅素血症:嚴重心臟衰竭可能影響肝臟血液灌注,導致肝功能受損,膽紅素代謝異常,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膽紅素沈積在皮膚,刺激皮膚神經,引起瘙癢。
5. 過敏反應:患者身體處於虛弱狀態,免疫系統功能改變,可能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如塵蟎、花粉等產生過敏反應,引發皮膚瘙癢。
心臟衰竭患者出現皮膚癢要引起重視,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以防破損感染。穿著寬松柔軟衣物,減少對皮膚刺激。同時,嚴格按醫囑治療,定期復查,若瘙癢嚴重或伴有其他不適,及時告知醫生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