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和心絞痛在發病機制、症狀表現、疼痛持續時間、心電圖特徵、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機制: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導致心肌持續性缺血壞死;心絞痛則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
2. 症狀表現: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程度劇烈,常伴有瀕死感、大汗淋灕等;心絞痛疼痛部位相似,但程度相對較輕,多為壓榨性、悶痛或緊縮感。
3. 疼痛持續時間:心肌梗死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甚至數天;心絞痛疼痛一般持續3 - 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
4. 心電圖特徵:心肌梗死在心電圖上會出現特徵性的ST段抬高、病理性Q波等改變;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可出現ST段壓低、T波倒置等,發作緩解後可恢復正常。
5. 治療方法:心肌梗死治療強調盡快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如溶栓、介入治療等,同時給予抗血小板、抗凝等藥物;心絞痛治療主要是發作時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緩解症狀,緩解期可使用抗心絞痛藥物、控制危險因素等。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等。定期體檢,監測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若出現疑似症狀,務必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