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炎早期症狀多不典型,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治療方式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多種。
一、直腸炎早期症狀:
1. 排便異常:排便次數增多,原本規律的排便可能變為一天數次,甚至更多。還可能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有時大便不成形,呈稀糊狀,有時又乾結難排。部分患者會有里急後重感,即總有便意,排便後卻仍感覺未排盡。
2. 腹痛:多為下腹部隱痛或墜脹不適,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一般在排便前可能加重,排便後會稍有緩解。
3. 便血:大便表面可能帶有少量鮮血,或在擦拭時紙上有血跡,嚴重時可能出現滴血甚至噴射狀出血。
4. 肛門直腸墜脹:患者常感覺肛門有墜脹感,如同有重物壓迫,尤其在長時間站立或勞累後症狀更明顯。
2.直腸炎的治療:
1. 一般治療: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減輕精神壓力。
2. 藥物治療:根據病因選擇藥物,如感染性直腸炎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非感染性直腸炎可使用美沙拉嗪等藥物控制炎症;對於有腹瀉症狀的患者,可使用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伴有腸道菌群失調時,可補充雙歧桿菌等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3. 局部治療:可採用灌腸治療,將藥物直接作用於直腸黏膜,促進炎症消退。
治療期間應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定期復查,以便醫生瞭解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對病情恢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