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有腹瀉、腹痛、便血、里急後重、全身症狀等。
1. 腹瀉:是潰瘍性結腸炎較為常見的症狀,多數患者會出現反復發作的腹瀉情況,輕者每日排便2 - 4次,可為軟便或糊狀便,嚴重者每日可達10次以上,糞便多為黏液膿血便。這主要是由於腸道黏膜炎症刺激,導致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使得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縮短,從而出現腹瀉症狀。
2. 腹痛:多為左下腹或下腹的陣痛,也可累及全腹。疼痛一般有疼痛 - 便意 - 便後緩解的規律。因為炎症刺激腸道平滑肌,引起腸道痙攣,產生疼痛感覺,而排便後腸道內壓力減輕,痙攣緩解,疼痛也隨之減輕。
3. 便血:因腸道黏膜發生潰瘍、糜爛,導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隨糞便排出,可出現便血症狀,便血程度不一,輕者僅為糞便表面帶血,重者可出現大量鮮血便。
4. 里急後重:患者總有便意,排便後仍感覺未排盡,這是由於直腸黏膜受到炎症刺激,產生的一種異常感覺,反映了直腸部位炎症較為明顯。
5. 全身症狀:病情嚴重或病程較長時,患者可能出現發熱、乏力、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因為長期的腸道炎症導致營養吸收障礙,身體處於慢性消耗狀態,同時炎症因子釋放進入血液,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應。
日常生活中,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心態。飲食上選擇易消化、少纖維、富含營養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需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