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骨折時會痛。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當骨折發生時,骨折端會刺激周圍的神經末梢,這些神經末梢就像身體的警報器,一旦受到刺激,便會向大腦發送疼痛信號,從而讓人產生疼痛的感覺。而且骨折還常常伴隨著局部的軟組織損傷,如肌肉、肌腱、血管等損傷,這也會進一步加重疼痛。在骨折初期,疼痛往往比較劇烈,尤其是在移動受傷部位或者受到外力壓迫時,疼痛會更加明顯。隨著時間推移,如果骨折得到妥善固定和治療,疼痛可能會逐漸減輕。但如果骨折沒有得到正確處理,比如骨折端移位、感染等情況發生,疼痛可能會持續存在,甚至加重。另外,不同類型的骨折以及個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疼痛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比如一些穩定性骨折,疼痛相對可能會輕一些;而一些開放性骨折或者多發性骨折,由於損傷更為嚴重,疼痛通常會更劇烈。個體方面,有些人對疼痛比較敏感,可能會覺得疼痛難以忍受;而有些人耐受能力較強,疼痛感受相對沒強烈。骨折後應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保持受傷部位的穩定,避免隨意活動加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