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症的危害包括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等。
1. 皮膚瘀斑:血小板減少時,凝血功能下降,皮膚容易出現瘀斑,多表現為皮膚上散在的、大小不等紫色或紫紅色斑點,常見於四肢、軀乾等部位,輕微碰撞或無明顯誘因下即可出現,影響外觀且提示身體凝血機制異常。
2. 鼻出血:鼻腔黏膜比較脆弱,血小板減少使得止血功能受影響,容易引發鼻出血,輕者可自行停止,嚴重時出血難以控制,可能導致患者恐慌,頻繁鼻出血還可能引起貧血等併發症。
3. 牙齦出血:日常刷牙、進食較硬食物時,牙齦容易出血,表現為牙齦滲血或出血不止,不僅影響口腔衛生,長期慢性牙齦出血還可能引發口腔感染,影響正常生活和進食。
4. 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嚴重時,胃腸道黏膜也可能出現出血情況,表現為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會導致患者營養吸收受影響,嚴重時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5. 顱內出血:這是血小板減少症最嚴重的危害之一,顱內血管破裂出血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引起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可迅速危及生命,即使經治療存活,也可能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傷,盡量減少劇烈運動和危險行為。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定期復查血常規,密切關注血小板數量變化。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若出現異常出血等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