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通常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為伊蚊提供了適宜的生存和繁殖環境。這些地區終年溫度較高,降水充沛,伊蚊能夠大量滋生,從而增加了病毒傳播的機會。
非洲是基孔肯雅熱的重要流行區域之一。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衛生條件有限,人口居住相對密集,伊蚊容易在人群聚居地繁衍,使得病毒傳播風險增大。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時有基孔肯雅熱流行。比如東南亞地區,當地旅遊業發達,人員流動頻繁,病毒容易隨著感染者的活動擴散傳播。印度洋島嶼等地也曾出現過基孔肯雅熱的流行。
在日常生活中,前往流行地區時要做好防蚊措施。穿著長袖長褲,盡量減少皮膚暴露面積。使用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驅蚊產品,在居住場所安裝紗窗、蚊帳等防蚊設施。若出現發熱、關節疼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旅行史,以便準確診斷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