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蛋白偏低可能是營養不良、肝臟疾病、腎臟疾病、腸道疾病、失血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治療基礎病等。
1. 營養不良: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會導致總蛋白偏低。日常飲食應增加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攝入,如瘦肉、魚類、蛋類、豆類及奶製品等。若因特殊情況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蛋白質,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腸內營養制劑,如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劑TP粉劑、短肽型腸內營養劑SP粉劑、氨基酸型腸內營養劑AA粉劑,以補充身體所需。
2. 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會影響肝臟合成蛋白質的功能。患者需積極治療原發病,遵醫囑使用保肝藥物,如水飛薊賓膠囊、復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膽鹼注射液,同時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多吃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的食物,促進肝臟恢復。
3. 腎臟疾病:像腎病綜合徵等,會使蛋白質從尿液中大量丟失。治療上要控制蛋白尿,遵醫囑服用黃葵膠囊、厄貝沙坦片、百令膠囊,減少蛋白流失,同時根據腎功能調整蛋白質攝入量,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4. 腸道疾病:如慢性腸炎等影響蛋白質吸收。患者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遵醫囑使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蒙脫石散改善腸道功能,促進蛋白質吸收。
5. 失血:外傷、手術等大量失血會導致總蛋白降低。需及時止血並根據失血情況進行輸血治療,之後通過飲食補充營養,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紅棗、菠菜等,促進身體恢復。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定期體檢。若總蛋白持續異常,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