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 17 周胎盤低可能是子宮內膜病變與損傷、胎盤面積過大、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多次人流或刮宮、子宮形態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定期產檢、注意休息等。
1. 子宮內膜病變與損傷:多次刮宮、剖宮產、子宮手術史等可導致子宮內膜受損,影響胎盤著床,使胎盤為獲取足夠營養而延伸到較低位置。孕期要格外關注胎盤情況,定期產檢,觀察胎盤位置變化,若出現陰道流血等異常及時就醫。
2. 胎盤面積過大:雙胎妊娠等情況會使胎盤面積相對較大,達到子宮下段,出現胎盤低置。孕婦需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長時間站立,減少增加腹壓的動作,如用力咳嗽、排便等,以防引發胎盤與子宮壁剝離出血。
3. 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受精卵到達宮腔後,滋養層尚未發育到可著床的階段,繼續下移到子宮下段才著床,導致胎盤位置低。要注意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促進胎兒及胎盤正常發育,按醫囑補充鐵劑等預防貧血。
4. 多次人流或刮宮:頻繁的人流或刮宮操作損傷子宮內膜,干擾胎盤正常著床,易造成胎盤低置。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禁止性生活,防止因刺激子宮引發宮縮,導致胎盤與子宮壁錯位出血。
5. 子宮形態異常:如縱隔子宮、雙角子宮等,會影響胎盤正常著床位置,致使胎盤低置。孕婦要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日常活動要輕柔緩慢,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監測胎盤位置及胎兒發育情況。
孕 17 周發現胎盤低,孕婦不要過於焦慮,要保持良好心態。日常要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和重體力勞動,禁止性生活。按照醫生要求定期產檢,密切關注胎盤位置變化以及自身症狀,若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