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發高燒可能是感染、疫苗接種反應、環境溫度過高、脫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溫、藥物降溫等。
1. 感染:這是寶寶發高燒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等感染。比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寶寶會突然高熱,伴有頭痛、乏力等症狀。治療上,病毒感染多為自限性,可遵醫囑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緩解症狀、利巴韋林顆粒抗病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清熱解毒;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顆粒、阿奇霉素乾混懸劑。
2. 疫苗接種反應:寶寶接種疫苗後,身體免疫系統會做出反應,部分寶寶可能出現發熱症狀。一般體溫多在 38.5℃以下,持續 1 - 2 天。通常採取物理降溫即可,如用濕毛巾給寶寶敷額頭、擦拭腋窩等部位。若體溫超過 38.5℃,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小兒柴桂退熱顆粒。
3. 環境溫度過高:如果寶寶所處環境溫度過高,散熱困難,也可能導致體溫升高。此時要及時調整環境溫度,保持室內涼爽通風,給寶寶適當減少衣物,多喝溫水,體溫一般可逐漸恢復正常。
4. 脫水:寶寶因嘔吐、腹瀉等原因導致身體脫水時,也可能出現發熱。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口服補液鹽。若脫水嚴重,需就醫靜脈補液。同時監測體溫,必要時遵醫囑用退熱藥物。
5.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兒急疹,寶寶會持續高熱 3 - 5 天,熱退疹出。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高熱時可遵醫囑用退熱藥物,如羚羊角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熱速清糖漿,同時讓寶寶多休息、多喝水。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給寶寶增減衣物,保證營養均衡,增強寶寶的抵抗力。若寶寶持續高燒不退或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