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 4 個月寶寶發燒 38.5℃可能是感染、接種疫苗、環境溫度過高、穿衣過多、出牙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溫、藥物降溫等。
1. 感染:寶寶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易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襲引發感染導致發燒。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出現發熱、流涕等症狀;細菌感染如肺炎,會有發熱、咳嗽等表現。治療上,病毒感染多為自限性,可遵醫囑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緩解症狀,若合併細菌感染,可遵醫囑用阿莫西林顆粒抗菌,體溫超過 38.5℃可遵醫囑用布洛芬混懸液退熱。
2. 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後,寶寶身體免疫系統會對疫苗產生免疫反應,可能出現發熱症狀。一般為低熱,少數寶寶會達到 38.5℃左右。通常無需特殊處理,適當多喝水、多休息,若體溫較高,可遵醫囑用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退熱,也可用溫毛巾給寶寶擦拭額頭、腋窩等部位物理降溫。
3. 環境溫度過高:若寶寶所處環境溫度過高,身體散熱困難,可能出現體溫升高。比如夏季室內溫度過高且通風不好。此時要及時調節室內溫度,可使用空調將室溫調至 26℃左右,給寶寶穿寬松、透氣的衣物,利於散熱,同時讓寶寶適當飲水,一般體溫可逐漸恢復正常。
4. 穿衣過多:家長給寶寶穿衣過多、包裹過緊,會影響散熱,致使體溫上升。要根據環境溫度合理給寶寶增減衣物,以寶寶手腳溫暖、後背無汗為宜。若寶寶因穿衣過多發熱,可適當減少衣物,讓寶寶在舒適的環境中休息,體溫會慢慢下降。
5. 出牙:寶寶出牙時,牙齦不適,身體可能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導致低熱,部分寶寶體溫會達到 38.5℃。可給寶寶準備牙膠、磨牙棒緩解牙齦不適,用乾淨的濕紗布輕輕擦拭寶寶牙齦。若體溫較高,可遵醫囑用小兒退熱貼貼於額頭降溫,同時多給寶寶喝水。
日常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給寶寶增減衣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合理安排寶寶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增強寶寶抵抗力。若寶寶發燒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精神萎靡、嘔吐等,需及時就醫,遵醫囑進一步檢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