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不及時治療誘發癌症可能與口腔細菌滋生、炎症長期刺激、免疫系統受影響、口腔黏膜損傷、致癌物質產生等有關。
1. 口腔細菌滋生:齲齒形成後,牙齒表面的窩溝和齲洞為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大量細菌在其中繁殖,如變形鏈球菌等。這些細菌不僅會持續破壞牙齒組織,其產生的毒素還可能進入血液循環,隨著血液流動到達身體其他部位,長期作用下可能對細胞的正常代謝和基因表達產生影響,增加患癌風險。
2. 炎症長期刺激:齲齒引發的炎症如果得不到及時控制,會長期存在於口腔內。慢性炎症會不斷刺激口腔黏膜及周圍組織,使細胞處於應激狀態。在這種持續的刺激下,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出現異常,逐漸發生癌變。
3. 免疫系統受影響:齲齒導致的炎症會使身體免疫系統持續處於活躍狀態,長期如此會消耗免疫系統的能量,使其功能下降。當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時,身體對癌細胞的監測和清除能力降低,無法及時識別和消滅異常細胞,從而增加了癌症發生的幾率。
4. 口腔黏膜損傷:齲齒的尖銳邊緣或填充物等可能會反復摩擦、損傷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一旦受損,其屏障功能被破壞,外界有害物質更容易侵入。受損的黏膜細胞在修復過程中,如果受到致癌因素的影響,就容易發生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癌症。
5. 致癌物質產生:口腔內的細菌在分解食物殘渣時,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齲齒患者口腔衛生狀況較差,食物殘渣更容易殘留,為細菌產生致癌物質提供了更多原料。這些致癌物質長期作用於口腔組織,增加了患癌風險。
日常生活中要重視口腔健康,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時治療,降低因齲齒引發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