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的治療方法包括支具固定、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保守治療方法有支具固定、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手術治療則適用於骨折移位明顯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
1.支具固定:通過佩戴支具,限制膝關節的活動,為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的愈合創造穩定的環境。有助於減輕疼痛、防止骨折移位,促進骨折愈合。如膝關節支具等。
2.物理治療:利用各種物理因子,如熱敷、冷敷、電療、超聲波等,緩解疼痛、減輕腫脹、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折恢復。在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的早期,冷敷可以減輕腫脹和疼痛;後期熱敷和電療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如冷敷貼、紅外線理療儀、超聲波治療儀等。
3.藥物治療:遵醫囑用藥,緩解疼痛和炎症。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美洛昔康片等;消腫藥物,如邁之靈片、地奧司明片等;活血化瘀藥物,如活血止痛膠囊、三七傷藥片、雲南白藥膠囊等。
4.康復訓練:在骨折愈合的適當階段,進行康復訓練,如膝關節的屈伸練習、股四頭肌的收縮訓練等,有助於恢復膝關節的功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康復訓練應根據骨折的愈合情況和患者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5.手術治療:對於骨折移位明顯、影響膝關節穩定性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切開復位內固定、關節鏡下骨折復位固定等。通過手術將骨折塊準確復位並固定,恢復後交叉韌帶的功能和膝關節的穩定性。
在治療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的過程中,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早負重和劇烈運動。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以確保骨折的順利愈合和膝關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