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產後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後,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一般多發生在產後1~2周,也有遲至產後6周發病者。出血量可多可少,常為間歇性陰道流血,也可為急劇大量出血。
晚期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子宮復舊不全、剖宮產術後子宮切口裂開、感染等。針對不同的原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如果是胎盤胎膜殘留或蛻膜殘留引起的,需要行刮宮術,清除宮腔內殘留組織。
2.子宮復舊不全者,可給予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
3.剖宮產術後子宮切口裂開,若出血量少,可給予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療;若出血量大,可能需要開腹探查或行介入治療。
4.感染引起的晚期產後出血,需要積極抗感染治療,同時清除宮腔內的殘留物。
晚期產後出血如果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大多數是可以徹底治療的。但如果出血量大,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貧血、休克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出現晚期產後出血後,產婦應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如B超、血常規等,以明確出血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期間,產婦應注意休息,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生活和盆浴。同時,要注意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以增強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