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有水,醫學上稱為胸腔積液,可能是肺炎、肺結核、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肝硬化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穿刺引流等。
1.肺炎:肺部受到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炎症,炎症滲出導致胸腔積液。可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等。遵醫囑用藥,如阿莫西林膠囊、利巴韋林顆粒、氨溴索片等。
2.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可引起胸腔積液,常有低熱、盜汗、乏力等症狀。治療藥物包括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等。
3.心力衰竭:心臟功能不全,導致血液循環障礙,液體漏出到胸腔。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水腫等。可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內酯膠囊等藥物。
4.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液體滲出到胸腔。常見於營養不良、腎病綜合徵等。需補充蛋白質,同時可遵醫囑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
5.肝硬化:肝臟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引起門靜脈高壓,導致胸腔積液。可能有腹脹、黃疸等表現。治療時可選用恩替卡韋分散片、護肝片、復方甘草酸苷片等。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加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