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後牙痛臉腫可能是拔牙創傷、感染、乾槽症、血腫、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觀察、抗感染、清創、止血、抗過敏等。
1.拔牙創傷:拔牙過程中對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傷,可能引起疼痛和腫脹。一般在拔牙後1 - 2天出現,可逐漸緩解。可採取冷敷的方法減輕腫脹和疼痛,遵醫囑用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鈉膠囊。
2.感染:拔牙後如果口腔衛生不良,可能會導致感染,出現疼痛、腫脹、發熱等症狀。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抗感染治療,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頭孢呋辛酯片等藥物。
3.乾槽症:拔牙後牙槽窩內的血凝塊脫落,牙槽骨暴露,發生炎症,引起劇烈疼痛和口臭。需要到醫院進行清創處理,促進傷口愈合。
4.血腫:拔牙時損傷血管,可能會形成血腫,導致臉部腫脹。較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的血腫需要穿刺抽出積血,並進行加壓包扎。
5.過敏:對拔牙時使用的藥物或材料過敏,可能會出現腫脹、瘙癢等症狀。應停止使用可疑的過敏原,遵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
拔牙後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