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後留下的窟窿會逐漸愈合,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在愈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出血、感染、疼痛、乾槽症、愈合緩慢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壓迫止血、抗感染治療、止痛治療、清創處理、促進愈合等。
1.出血:拔牙後創口會有少量滲血,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大量出血,可能是拔牙創口未處理好、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異常等原因。可採取的措施是用紗布緊咬創口 30 分鐘進行壓迫止血,如出血仍不止,應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藥,如雲南白藥膠囊、維生素 K1 片、氨甲環酸片。
2.感染:拔牙後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可能會導致創口感染。表現為創口紅腫、疼痛、有膿性分泌物等。治療方法是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抗菌藥物。遵醫囑用藥,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
3.疼痛:拔牙後創口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一般在術後 1 - 2 天內較為明顯。如果疼痛劇烈,可能是創口創傷較大或感染引起。可通過口服止痛藥緩解疼痛。遵醫囑用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鈉片。
4.乾槽症:是拔牙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表現為拔牙後 2 - 3 天出現劇烈疼痛,牙槽窩內空虛,有臭味。乾槽症的發生可能與創口感染、創傷過大等因素有關。治療方法是在局麻下進行清創處理,並用碘仿紗條填塞牙槽窩。
5.愈合緩慢:拔牙創口的愈合時間因人而異,如果創口愈合緩慢,可能與患者的營養狀況、全身性疾病等有關。應加強營養,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促進創口愈合。同時,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
拔牙後,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