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等作用。
1.補氣升陽:黃芪甘溫,入脾經,為補中益氣要藥。適用於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對於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臟器脫垂等,黃芪能升陽舉陷,常與人參、升麻、柴胡等品同用。
2.固表止汗:黃芪能補肺氣、固衛表,用於表虛自汗。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收斂止汗的藥物同用。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可與白術、防風等同用,如玉屏風散。
3.利水消腫:黃芪能補脾益氣,促進水濕運化,可用於治療脾虛水濕失運,浮腫尿少。常與白術、茯苓等健脾利水藥同用。
4.生津養血:黃芪能補氣以生津,適用於氣津兩傷,口渴氣短。對於氣血虧虛,面色萎黃,神倦脈虛等,黃芪能補氣以生血,常與當歸同用,如當歸補血湯。
5.行滯通痹:黃芪能補氣行血,用於痹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肌膚麻木,半身不遂者,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
黃芪雖然有諸多功效,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在使用黃芪時,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用藥導致不良反應。同時,在服用黃芪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