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鈣血症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其發病原因主要有早期低血鈣、晚期低血鈣、出生後磷攝入過多、甲狀旁腺功能低下以及維生素 D 代謝異常等。
1.早期低血鈣:
早期低血鈣在出生後72小時內發病。常見於早產兒、窒息兒以及糖尿病母親所生的嬰兒。這些新生兒的甲狀旁腺功能暫時受到抑制,導致血鈣降低。
2.晚期低血鈣:
晚期低血鈣在出生後72小時後發病。常見於牛乳餵養的新生兒,因牛乳中磷的含量較高,鈣磷比例不合適,影響鈣的吸收,導致血鈣降低。也可見於長期腹瀉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新生兒,這些情況會影響維生素 D 的吸收和代謝,進而引起血鈣降低。
3.出生後磷攝入過多:
若新生兒服用含磷過高的奶製品,會導致血磷升高,血鈣相應降低。
4.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較為少見,可分為暫時性和永久性。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多因母親患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其血鈣增高,抑制胎兒甲狀旁腺功能,從而導致新生兒出生後甲狀旁腺功能暫時性低下。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則是由於新生兒甲狀旁腺先天缺如或發育不全所致。
5.維生素 D 代謝異常:
維生素 D 缺乏或代謝異常也可導致新生兒低鈣血症。這可能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維生素 D 儲備不足,或者新生兒出生後日照不足、維生素 D 攝入不足等原因引起。
對於新生兒低鈣血症,家長應密切觀察新生兒的情況,如出現煩躁不安、驚跳、手足抽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進行血鈣、血磷、甲狀旁腺激素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並給予相應的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補充鈣劑、維生素 D 等。同時,家長應按照醫生的建議,合理餵養新生兒,保證新生兒的營養攝入,促進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