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乳糖不耐受症的發病原因

發佈時間:2025-04-18 01:38:49

乳糖不耐受症是由於人體腸道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導致無法完全消化乳糖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腹脹、腹瀉、腹痛等,其發病原因主要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發育性乳糖酶缺乏以及腸道疾病等。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這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患兒在出生時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常為新生兒期出現的難治性腹瀉、脫水、電解質紊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2.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又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乳糖不耐受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隨著年齡的增長,乳糖酶活性逐漸降低,一般在2歲以後,乳糖酶活性開始下降,8歲時可有乳糖不耐受的表現,我國多於7~8歲時發生。

3.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當小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營養不良、藥物等因素損傷後,可導致乳糖酶分泌減少或活性降低,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常見的原因包括輪狀病毒腸炎、慢性腹瀉、營養不良、免疫低下等。這種情況在原發疾病恢復後,乳糖酶活性可逐漸恢復正常。

4.發育性乳糖酶缺乏:

在早產兒或新生兒中,由於腸道發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相對較低,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乳糖不耐受。隨著腸道的發育成熟,乳糖酶活性會逐漸增加,症狀也會隨之改善。

5.腸道疾病:

一些腸道疾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可影響小腸黏膜的完整性和乳糖酶的分泌,導致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受。

對於乳糖不耐受症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等。如果需要補充營養,可以選擇無乳糖的食品或乳糖水解產品。在飲食調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相關文章
乳糖不耐受症的發病原因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