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膿腫是兒童時期嚴重的顱內感染性疾病,多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也可由真菌、原蟲及寄生蟲等感染引起,鄰近部位的感染灶擴散、血源性感染以及顱腦外傷等也是小兒腦膿腫的常見原因。以下是小兒腦膿腫的常見原因等:
1. 鄰近部位感染灶擴散:
中耳炎、乳突炎是引起小兒腦膿腫的常見原因之一。中耳及乳突的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顱內,導致腦膿腫的發生。
鼻竇炎,特別是額竇炎和篩竇炎,炎症可通過靜脈或破壞的骨質侵入顱內,引發腦膿腫。
頭皮癤癰、顱骨骨髓炎等,感染可通過導血管或顱骨直接蔓延至顱內,形成腦膿腫。
2. 血源性感染:
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炎、心內膜炎、敗血症等,細菌可通過血液循環進入顱內,形成轉移性腦膿腫。
先天性心臟病,如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等,可導致血液分流,增加了細菌感染顱內的機會。
3. 顱腦外傷:
開放性顱腦外傷,如顱骨骨折伴硬腦膜破裂,外界的細菌可直接進入顱內,引起腦膿腫。
閉合性顱腦外傷,雖然頭皮和顱骨完整,但腦組織可能受到損傷,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形成腦膿腫。
4. 隱源性感染:
部分小兒腦膿腫的病因不明,可能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潛在的感染源未被發現等因素有關。
5. 其他少見原因:
先天性皮毛竇,是一種先天性畸形,可與顱內相通,容易引起感染,導致腦膿腫。
放線菌感染,較為少見,多發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兒。
對於小兒腦膿腫的患兒,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體溫、意識、精神狀態等。按時給孩子服藥,定期帶孩子到醫院復查。保持孩子的生活環境清潔衛生,避免孩子接觸感染源。加強孩子的營養,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有助於孩子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