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尿補鉀是指患者尿量達到一定標準後再進行補鉀治療,其原則如下:一般當患者尿量在 40ml/h 以上時,可以考慮補鉀。補鉀時應注意控制補鉀濃度、速度、總量以及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等。
1. 控制補鉀濃度:
靜脈補鉀時,鉀濃度不宜過高,一般不超過40mmol/L相當於氯化鉀3g/L。高濃度補鉀可能會導致心臟驟停等嚴重併發症。
口服補鉀時,可選擇氯化鉀緩釋片等藥物,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2. 控制補鉀速度:
靜脈補鉀速度不宜過快,一般不超過20mmol/h相當於氯化鉀1.5g/h。快速補鉀可能會引起高鉀血症,導致心律失常等。
病情嚴重、需要快速糾正低鉀血症時,應在密切監測下適當加快補鉀速度。
3. 控制補鉀總量:
根據患者的血清鉀水平和體重等因素,計算出需要補充的鉀總量。一般每日補鉀量不宜超過 200mmol相當於氯化鉀15g。
在補鉀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清鉀水平,根據血鉀變化調整補鉀量。
4. 觀察病情變化:
補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心電圖變化等,及時發現高鉀血症或低鉀血症的症狀和體徵。
如出現心律失常、肌肉無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調整補鉀方案或停止補鉀。
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入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橘子、豆類等。如果患有可能導致低鉀血症的疾病,如長期腹瀉、嘔吐等,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補鉀,以維持體內鉀離子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