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解毒利咽、宣肺透疹、消腫散結等功效,廣泛應用於中醫臨床與日常養生。其性寒、味辛、苦,歸肺、胃經,既能內服又可外用,兼具清熱與散結雙重作用。
1. 疏散風熱:牛蒡子辛散苦洩,寒能清熱,善治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常配伍薄荷、連翹等藥物。其含有的牛蒡苷等成分可促進發汗解表,緩解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對春季流感、風熱感冒等具有明顯療效。
2. 解毒利咽:針對熱毒壅盛引發的咽喉腫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等症,牛蒡子能清洩肺胃熱毒。現代研究顯示其水煎劑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臨床常用於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3. 宣肺透疹:在麻疹、風疹等出疹性疾病中,牛蒡子能宣肺透疹、解表祛邪。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幫助疹毒外透,常與薄荷、蟬蛻等配伍使用,尤適用於疹出不暢、疹色暗紅或伴高熱者。
4. 消腫散結:牛蒡子可消散癰腫瘡毒及痰核瘰癧,對熱毒引起的瘡瘍、乳癰乳腺炎等有消腫功效。其含有的木脂素類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外敷可輔助治療未潰膿的皮膚腫痛,內服則多與清熱解毒藥同用。
使用牛蒡子需注意其性寒滑腸的特點,脾胃虛寒者應慎用或配伍溫中藥物。煎煮時宜後下以保留有效成分,常規用量為6-12克,過量可能引起腹瀉等不適。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外感風寒或無實熱證候者不宜單獨應用。現代藥理研究雖證實其抗菌、抗炎等作用,但具體用藥仍需結合個體體質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