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和心肌病在病因、症狀、治療等方面存在一定區別。
1. 病因:
心肌炎:多由病毒、細菌、真菌等感染引起,也可由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導致。
心肌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感染、中毒、內分泌和代謝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
2. 症狀:
心肌炎:輕者可無明顯症狀,重者可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見症狀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難、乏力等。
心肌病:主要表現為心室擴張或肥厚,可導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水腫、乏力、頭暈等。
3. 治療:
心肌炎: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抗病毒、抗感染等,同時給予對症支持治療,如休息、營養心肌、糾正心律失常等。
心肌病: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心臟移植等,以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4. 預後:
心肌炎:多數患者經治療後可痊癒,少數患者可發展為慢性心肌炎或擴張型心肌病。
心肌病:預後因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而異,部分患者病情可逐漸惡化,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
無論是心肌炎還是心肌病,患者都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