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盤狀肺不張CT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27 08:49:35
任毅副主任醫師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盤狀肺不張在CT上主要表現為線狀或條帶狀高密度影、胸膜下平行分布、鄰近胸膜增厚粘連、肺體積縮小、支氣管充氣徵等。其影像特徵與局部肺組織萎陷、胸膜受限及基礎病變密切相關。

1. 線狀或條帶狀高密度影:CT表現為垂直於胸膜的線狀或扁平條狀致密影,密度均勻且邊界清晰,長度多跨越1-3個肋間隙,可伴有周圍血管或支氣管向病灶區聚集。此徵象多由亞段以下肺組織萎陷引起,常見於胸腔積液、膈肌抬高等情況。

2. 胸膜下平行分布:病灶緊貼胸膜呈平行走行,表現為胸膜下厚約1-3cm的扁平高密度帶,與胸膜接觸面平直,對側緣呈弧形凸起。這種特徵性分布與胸膜腔壓力改變直接相關,需注意與胸膜增厚或少量積液鑒別。

3. 鄰近胸膜增厚粘連:約60%病例可見鄰近胸膜局限性增厚,厚度超過3mm,伴胸膜下線狀牽拉影或帳篷徵。病理基礎為胸膜纖維化粘連,導致肺組織受牽拉難以復張,常見於結核性胸膜炎或術後粘連。

4. 肺體積縮小:患側肺葉容積減少可表現為葉間裂向病灶側移位、同側膈肌抬高或縱隔向患側偏移。這種間接徵象在廣泛性盤狀肺不張中尤為明顯,常提示存在持續性肺萎陷。

5. 支氣管充氣徵:約15%-20%病例在實變區內可見含氣支氣管影,表現為低密度管狀結構貫穿高密度病灶。此徵象提示支氣管尚通暢,多見於感染後黏液栓或腫瘤壓迫所致肺不張。

日常管理中,患者需結合影像學表現與臨床情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積液等。長期吸煙者應嚴格戒煙,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需加強呼吸功能鍛鍊。若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或CT顯示新發病灶,應及時復查並排除腫瘤性病變。遵循醫囑進行定期影像隨訪,有助於評估肺復張情況及治療效果,避免發展為不可逆性肺纖維化。

相關文章
盤狀肺不張CT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