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包括母嬰傳播、血液及血製品傳播、性接觸傳播等。當人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病毒會在肝細胞內複製,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和纖維化。患者可能會出現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診斷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肝功能檢查、乙肝病毒標誌物檢測等。一旦確診,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療、保肝治療、免疫調節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
對於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同時,患者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疾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加強自我管理,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