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心肌病是指發生於妊娠晚期至產後 6 個月內的心肌病,以心肌病變為主要特徵,表現為心肌收縮功能障礙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圍產期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妊娠期間,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心臟負荷增加,可能導致心肌受損。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反應、病毒感染、營養不良等也可能與圍產期心肌病的發生有關。
圍產期心肌病的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包括呼吸困難、乏力、水腫、心悸等心力衰竭的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心律失常、栓塞等併發症。診斷圍產期心肌病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對於圍產期心肌病的治療,主要包括休息、限制體力活動、低鹽飲食等一般治療措施,以及使用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正性肌力藥物等藥物治療。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或心臟移植等。
圍產期心肌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鹽和水分的攝入。同時,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