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實質性高血壓是由各種腎實質疾病引起的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之一。
腎實質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主要是由於腎實質病變引起的水、鈉瀦留,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以及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等因素,導致血壓升高。常見的腎實質疾病包括腎小球腎炎、多囊腎、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這些疾病會損害腎臟的功能,影響腎臟對血壓的調節,從而引發高血壓。
腎實質性高血壓的臨床表現除了高血壓的一般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悸等外,還可能伴有腎臟疾病本身的症狀,如蛋白尿、血尿、水腫等。診斷腎實質性高血壓需要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其中,腎臟B超、腎功能檢查、尿常規等是常用的檢查方法。
對於腎實質性高血壓的治療,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的腎實質疾病,同時採取降壓治療。降壓藥物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劑等。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血壓和腎功能的變化,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腎實質性高血壓是一種需要引起重視的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控制血壓、保護腎功能、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低鹽飲食,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復查,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