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硬腫症是指新生兒由於寒冷損傷、感染或早產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與水腫的一種疾病。
新生兒硬腫症多發生在寒冷季節,尤其是早產兒、低體重兒更容易患病。患兒的體溫往往低於正常,皮膚發涼,硬腫首先出現在下肢、臀部、面頰和上肢,嚴重時可波及全身。硬腫的皮膚緊貼皮下組織,不能移動,按之似橡皮樣感,呈暗紅色或青紫色。患兒還可能伴有不吃、不哭、反應低下等表現。
引起新生兒硬腫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寒冷,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如果保暖不當,容易導致體溫過低,引起硬腫症。二是感染,嚴重的感染可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使產熱減少,散熱增加,進而引起硬腫症。三是早產,早產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和皮下脂肪都比足月兒差,更容易發生硬腫症。四是窒息、產傷等因素也可能導致新生兒硬腫症的發生。
對於新生兒硬腫症,一旦發現,應及時治療。治療的關鍵是復溫,可採用逐漸復溫的方法,使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抗感染、糾正窒息等。還需要注意給患兒提供足夠的熱量和水分,維持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給新生兒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尤其是在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暖。給新生兒洗澡時,要注意水溫適宜,避免著涼。如果發現新生兒體溫過低、皮膚硬腫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