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臟病是指心臟瓣膜由於各種原因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引起心臟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
心臟瓣膜如同心臟內的單向閥門,確保血液在心臟內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動。當瓣膜發生病變時,如狹窄或關閉不全,就會影響血液的正常流動。瓣膜狹窄會使血液通過瓣膜的阻力增加,心臟需要更加用力地收縮才能將血液泵出,久而久之會導致心臟肥厚和功能衰竭。瓣膜關閉不全則會導致血液在心臟收縮時反流,增加心臟的負擔,同樣也會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
引起瓣膜性心臟病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先天性畸形、風濕熱、感染性心內膜炎、老年退行性變等。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乏力、心悸、水腫等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診斷瓣膜性心臟病主要依靠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方法。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症狀和改善心臟功能,手術治療如瓣膜置換術和瓣膜修復術是治療瓣膜性心臟病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療則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技術,適用於部分患者。
對於患有瓣膜性心臟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如果出現病情變化,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