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心絞痛是介於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臨床狀態,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胸部疼痛或不適。
不穩定心絞痛的症狀通常比穩定型心絞痛更為嚴重和頻繁,疼痛可能在休息時或輕微活動時發生,持續時間較長,疼痛程度較重,且對消酸甘油等藥物的反應不如穩定型心絞痛明顯。不穩定心絞痛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主要與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痙攣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突然加重,心肌供血急劇減少,從而引起心絞痛症狀。
如果出現不穩定心絞痛的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醫生通常會通過心電圖、心肌酶譜、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手段來明確診斷,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如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和支架置入術和外科手術治療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
對於患有不穩定心絞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心態等。同時,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預防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