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樣心肌病又稱應激性心肌病,是一種急性非缺血性心肌病。
章魚樣心肌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多認為與心理或軀體應激因素有關,如突發的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嚴重疾病等。當機體受到強烈刺激時,體內的兒茶酚胺等激素水平會急劇升高,從而對心肌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該病的臨床表現與急性心肌梗死相似,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但冠狀動脈造影通常顯示冠狀動脈無明顯狹窄。在心電圖上,可能會出現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異常改變。心臟超聲檢查可發現左心室心尖部或中部呈球形擴張,運動減弱,而基底部運動增強,形似章魚的頭部和觸手,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
對於章魚樣心肌病的治療,主要包括對症治療和支持治療。如緩解胸痛、改善心功能、預防併發症等。一般來說,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的預後較好,心臟功能可在數天至數周內恢復正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盡量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如果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