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性骨折是一種由於長期、反復、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導致的骨骼應力性骨折。這種骨折通常發生在骨骼受到持續的重復性壓力的部位,如足部、小腿、脊柱等。與急性骨折不同,疲勞性骨折是逐漸發展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疲勞性骨折的發生機制是骨骼在反復的應力作用下,微小的損傷不斷積累,超過了骨骼的修復能力,最終導致骨折。這種骨折常見於運動員、軍人、舞蹈演員等需要進行高強度重復性運動的人群,也可見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
在早期,疲勞性骨折可能僅表現為局部的疼痛和壓痛,尤其是在運動後或負重時加重。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可能會持續存在,並影響到正常的活動。如果不及時治療,疲勞性骨折可能會導致骨折移位、不愈合等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於疲勞性骨折的診斷,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X 線檢查在早期可能無明顯異常,但在骨折發生一段時間後,可顯示出骨折線。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掃描等檢查對於早期診斷疲勞性骨折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一旦確診為疲勞性骨折,治療的關鍵是休息,避免進一步的損傷。根據骨折的嚴重程度,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拐杖或支具來減輕患肢的負重。同時,患者還可以進行物理治療,如熱敷、冷敷、超聲波等,以緩解疼痛和促進骨折愈合。在骨折愈合後,患者應逐漸恢復運動,但要注意避免過度訓練,以免再次發生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是一種需要引起重視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合理安排運動和勞動強度,避免過度疲勞。如果出現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