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是一個病理演變過程,初始發生在股骨頭的負重區,應力作用下壞死骨骨小梁結構發生損傷即顯微骨折以及隨後針對損傷骨組織的修復過程。造成骨壞死的原因不消除,修復不完善,損傷-修復的過程繼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變形,關節炎症,功能障礙。
股骨頭壞死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髖部外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長期大量飲酒、應用糖皮質激素、減壓病、鐮狀細胞貧血等。這些因素會導致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從而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尤其是在負重或行走時疼痛加重。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可能會持續存在,甚至影響到睡眠。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髖關節活動度減小,如內旋、外展、屈伸等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甚至需要借助拐杖或輪椅。
對於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早期患者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如減少負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以緩解症狀,延緩病情進展。對於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股骨頭髓芯減壓術、髖關節置換術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保護髖關節,避免過度負重和劇烈運動。如果有髖部外傷或長期飲酒、應用激素等情況,應定期進行髖關節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股骨頭壞死。一旦被診斷為股骨頭壞死,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爭取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