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的CT表現主要包括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實性結節、空泡徵、支氣管截斷徵等。
1. 磨玻璃結節:表現為肺內局灶性模糊影,密度均勻增高但未完全掩蓋支氣管和血管紋理,邊緣可清晰或模糊,多見於原位癌或微浸潤腺癌。持續存在的純磨玻璃結節惡性概率較高,需定期隨訪觀察。
2. 部分實性結節:包含磨玻璃成分和實性成分的混合密度影,實性部分佔比越大惡性風險越高。CT值多在-600至100 HU之間,邊緣可見分葉或毛刺,實性成分超過50%時提示浸潤性腺癌可能。
3. 實性結節:完全遮蓋肺實質的高密度結節,直徑多小於3 cm,邊緣可呈分葉狀或有短毛刺,部分可見胸膜牽拉徵。需與良性肉芽腫或結核球鑒別,動態增強CT有助於判斷。
4. 空泡徵:表現為結節內1-2 mm的囊狀透亮區,多因腫瘤沿肺泡壁生長時殘留含氣腔隙形成。常見於貼壁生長型腺癌,需與肺氣腫或支氣管擴張鑒別。
5. 支氣管截斷徵:病變區支氣管突然狹窄或中斷,伴管壁不規則增厚,遠端可見黏液栓。此徵象提示腫瘤沿支氣管壁浸潤生長,多見於中央型肺癌早期表現。
對於40歲以上長期吸煙者、有肺癌家族史或職業暴露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發現肺部異常陰影時,需嚴格遵循醫生建議的復查間隔,避免過度焦慮但不可忽視隨訪。日常需注意呼吸系統症狀變化,如持續咳嗽、痰中帶血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