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時心肌缺血是指在心臟負荷較低、身體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時,心肌仍然出現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
心肌缺血是由於冠狀動脈狹窄、痙攣或阻塞,導致心肌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在一般情況下,當人體進行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心臟的負荷增加,可能會出現心肌缺血的症狀。休息時心肌缺血則較為特殊,它在心臟負荷較小的情況下發生,這提示冠狀動脈的病變可能較為嚴重。
休息時心肌缺血的症狀可能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但這些症狀也可能不典型,甚至有些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使得病情更容易被忽視。如果懷疑有休息時心肌缺血,醫生通常會通過心電圖、心臟超聲、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來明確診斷。
對於休息時心肌缺血的患者,及時的治療非常重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如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和外科手術治療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同時,要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