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氣滯血瘀是甚麼意思

發佈時間:2025-02-19 12:10:48
王海泉主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氣滯血瘀是指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血液運行障礙,出現血瘀的一種病理狀態。

在中醫理論中,氣是推動血液運行的動力,如果氣的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血液流動緩慢,甚至停滯,形成瘀血。氣滯血瘀的形成原因較為複雜,可能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外邪侵襲、勞傷久病等因素有關。情志不暢,如長期的抑鬱、惱怒等,會使肝氣郁結,氣機阻滯,進而影響血液的運行;飲食不節,如過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等,會損傷脾胃,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影響氣血的生成和運行;外邪侵襲,如風、寒、濕等邪氣侵入人體,阻滯氣機,也可導致血瘀的形成;勞傷久病,過度勞累或久病體虛,會損傷人體的正氣,使氣血運行無力,從而形成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的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的有胸脅脹滿疼痛、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經色紫暗有塊,或閉經等。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

對於氣滯血瘀的調理,中醫常採用理氣活血化瘀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如散步、太極拳等,以促進氣血運行。如果出現氣滯血瘀的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氣滯血瘀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理狀態,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合理的調理和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氣滯血瘀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
氣滯血瘀是甚麼意思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