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肺部感染怎麼辦

發佈時間:2025-02-18 06:41:17

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肺部感染應根據免疫力低下、粒細胞缺乏、長期臥床、環境因素、醫療器械使用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提升免疫力、控制粒細胞缺乏、改善臥床狀況、優化環境、規範醫療器械使用等。

1. 免疫力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導致免疫細胞生成減少,免疫力大幅下降,易被病原體侵襲引發肺部感染。可遵醫囑使用胸腺肽腸溶片、轉移因子口服液、匹多莫德顆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幫助抵御病菌,同時加強營養支持,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2. 粒細胞缺乏:患者粒細胞生成不足或破壞過多,粒細胞嚴重缺乏時,身體對細菌等病原體的防禦能力急劇降低,肺部易發生感染。可遵醫囑應用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利可君片、鯊肝醇片,促進粒細胞生成,提升粒細胞數量,增強抗感染能力,定期監測血常規。

3. 長期臥床:長期臥床使患者肺部血液循環減慢,痰液易在肺部積聚,無法有效排出,為細菌滋生創造條件,從而引發肺部感染。應定時幫患者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鼓勵患者自主咳嗽咳痰,必要時進行霧化吸入,可使用氨溴索霧化吸入液、布地奈德混懸液、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溶液,稀釋痰液。

4. 環境因素:生活環境中存在大量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若患者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且自身抵抗力差,就容易感染肺部。要保持病房空氣清新,定期開窗通風,使用空氣淨化器,對病房進行定期消毒,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數量。

5. 醫療器械使用:若患者因治療需要使用氣管插管、呼吸機等醫療器械,這些器械可能成為細菌的滋生地,增加肺部感染風險。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使用和維護醫療器械,定期更換和消毒,如氣管插管的固定裝置要定期更換,呼吸機的管道要按規定消毒處理。

要密切關注患者症狀變化,包括體溫、咳嗽、咳痰等情況,及時向醫生反饋。按照要求定期復查血常規、胸部影像學等檢查,以便調整治療方案。保證患者充足休息,避免勞累,注意保暖,防止著涼加重病情。

相關文章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肺部感染怎麼辦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