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於膽汁反流入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正常情況下,膽汁在膽囊中儲存,進食後,膽囊收縮,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參與消化。但如果幽門功能失常或胃切除術後等原因,可導致膽汁反流進入胃內。膽汁中的膽鹽等成分會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反應,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口苦等症狀。
診斷膽汁反流性胃炎,通常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胃鏡檢查以及膽汁反流的相關檢測。胃鏡下可觀察到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表現,還可能看到膽汁反流的跡象。
對於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藥物方面,常用的有胃黏膜保護劑、促胃腸動力藥等,以減少膽汁反流對胃黏膜的損傷,緩解症狀。在生活方式上,患者應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和焦慮,因為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部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以促進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