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底骨折可分為以下幾類: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後窩骨折等。
1.顱前窩骨折:常累及眶頂和篩骨,出現眼瞼青紫,眼結膜下出血,俗稱熊貓眼徵,鼻漏或合併腦脊液鼻漏,可伴有嗅神經或視神經損傷。
2.顱中窩骨折:多累及蝶骨和顳骨。骨折在蝶骨時,可出現鼻出血或合併腦脊液鼻漏,腦脊液經蝶竇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顳骨岩部,腦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時,則合併腦脊液耳漏,腦脊液經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誤認為鼻漏;常伴有面神經和聽神經損傷。
3.顱後窩骨折:多累及枕骨基底部,骨折處出血可在頸後部皮下形成瘀斑,即Battle 徵;枕骨大孔或岩尖後緣附近的骨折,可合併後組腦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損傷。
顱底骨折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等,防止顱內壓驟然升高導致腦脊液漏加重或引發顱內感染。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潔,避免污水流入,嚴禁堵塞、沖洗鼻腔和耳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意識狀態及有無腦脊液漏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給予營養神經等藥物促進神經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