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小兒直腸脫垂的病因是甚麼

發佈時間:2025-02-14 05:29:55

小兒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部分乙狀結腸移位下降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其病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以下

1. 小兒骶骨彎曲度未形成:小兒骶骨彎曲度尚未形成,直腸呈垂直狀,且周圍組織較為鬆弛,固定能力較差,容易發生直腸脫垂等。

2. 長期腹內壓增加:如慢性腹瀉、長期便秘、百日咳、包莖及膀胱結石等,均可使腹內壓長期增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等。

3. 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消失,使直腸周圍組織失去對直腸的固定作用,容易導致直腸脫垂等。

4. 局部解剖因素:嬰幼兒的直腸與肛管的角度較大,直腸和肛管處於垂直位,當腹內壓增高時,直腸容易向下滑動而脫出等。

5. 其他因素:如先天性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發育不全等,也可能與小兒直腸脫垂的發生有關等。

1. 小兒骶骨彎曲度未形成:

小兒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骶骨彎曲度的形成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在早期,骶骨彎曲度尚未完全形成,直腸處於相對垂直的位置,缺乏有效的支撐和固定。

這種垂直的直腸位置使得周圍的組織對直腸的固定能力較弱,容易受到腹內壓變化的影響,從而增加了直腸脫垂的風險。

2. 長期腹內壓增加:

慢性腹瀉會導致腸道蠕動加快,糞便頻繁通過直腸,增加了直腸的壓力。

長期便秘使得糞便在直腸內積聚,直腸需要用力收縮來推動糞便排出,這也會導致腹內壓升高。

百日咳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劇烈的咳嗽會引起腹內壓的突然增加。

包莖及膀胱結石等疾病可能會導致排尿困難,小兒在排尿時需要用力,從而增加腹內壓。

3. 營養不良:

小兒營養不良會影響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的發育。

當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消失時,直腸周圍的組織失去了對直腸的固定和支撐作用,使得直腸更容易發生脫垂。

4. 局部解剖因素:

嬰幼兒的直腸與肛管的角度較大,直腸和肛管處於近似垂直的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當腹內壓增高時,直腸更容易向下滑動,從而脫出肛門外。

5. 其他因素:

先天性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會影響肛門的正常收縮功能,使得直腸容易脫出。

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可能會導致腸道的神經調節功能異常,影響直腸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對於小兒直腸脫垂的患兒,家長應注意保持患兒的肛門清潔,避免感染。盡量避免患兒長時間哭鬧、咳嗽等增加腹內壓的行為。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如果發現患兒有直腸脫垂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
小兒直腸脫垂的病因是甚麼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