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頓痔是肛腸科的常見急症之一,是指內痔或混合痔脫出肛門後,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回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脫出的痔核充血、水腫、增大,甚至發生血栓、壞死的一種病理狀態。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
長期便秘、腹瀉、妊娠、分娩、久坐久站、長期飲酒及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等,均可使肛墊下移,導致痔核脫出,若未能及時回納,可形成嵌頓痔。
1. 長期便秘:
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變得乾硬,排便時需要用力努掙,腹壓增加,可導致痔靜脈回流受阻,痔核脫出。
長期便秘還可使直腸黏膜下層的組織鬆弛,肛墊容易下移,增加嵌頓痔的發生風險。
2. 腹瀉:
頻繁的腹瀉可使肛門局部受到刺激,引起肛竇炎、肛腺感染等,進而導致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和肛瘻的形成。
這些炎症性疾病可使肛管直腸局部組織彈性降低,容易發生痔核脫出和嵌頓。
3. 妊娠、分娩:
妊娠期間,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可使盆底組織鬆弛,加之子宮逐漸增大,壓迫下腔靜脈,影響痔靜脈回流,容易導致痔的發生和加重。
分娩時,產婦用力屏氣,可使腹壓急劇升高,痔核容易脫出。如果脫出的痔核未能及時回納,就可能形成嵌頓痔。
4. 久坐久站:
長時間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勢,會使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不暢,痔靜脈叢充血擴張,容易形成痔。
當痔核脫出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可能發展為嵌頓痔。
5. 飲食因素:
長期飲酒及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等,可刺激直腸肛門部的黏膜和血管,使其充血、擴張,增加痔的發病機會。
飲食過於精細,缺乏膳食纖維,也容易導致便秘,進而誘發嵌頓痔。
對於嵌頓痔患者,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治療期間,患者應注意保持肛門局部清潔,避免久坐久站,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定期復查,以促進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