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病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以下瞳孔阻滯、晶狀體因素、睫狀體前位、小梁網功能異常、房角粘連等。
1. 瞳孔阻滯:
瞳孔阻滯是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最常見的病因之一。瞳孔阻滯是指瞳孔緣和晶狀體前表面接觸緊密,房水經過瞳孔時阻力增加,導致後房壓力相對高於前房,周邊虹膜向前膨隆,使前房角變窄,眼壓升高。
2. 晶狀體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逐漸增厚,體積增大,使晶狀體虹膜隔前移,前房變淺,房角變窄,增加了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風險。晶狀體混濁膨脹也可能導致眼壓升高。
3. 睫狀體前位:
睫狀體前位可使晶狀體懸韌帶鬆弛,晶狀體位置前移,導致前房變淺,房角變窄,眼壓升高。
4. 小梁網功能異常:
小梁網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小梁網功能異常可導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壓升高。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能影響小梁網的功能,增加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風險。
5. 房角粘連:
長期的眼壓升高或炎症反應可導致房角粘連,進一步加重房水排出障礙,使眼壓持續升高。
對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應定期進行眼壓、視力、視野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長時間在暗處用眼,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如果出現眼脹、頭痛、視力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