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腳挫傷了腫了怎麼辦

發佈時間:2025-02-13 11:38:35
李偉明主任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腳挫傷腫了可能是外力撞擊、過度勞累、扭傷、感染、血液循環不暢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冷敷熱敷、休息、藥物治療等。

1. 外力撞擊:日常活動中,腳部不慎受到如重物砸擊、碰撞等外力作用,導致局部軟組織受損,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出現腫脹。受傷後 72 小時內,應進行冷敷,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以減輕腫脹和疼痛。72 小時後改為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淤血吸收。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活血止痛膠囊。

2. 過度勞累:長時間行走、站立或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腳部肌肉、韌帶等組織疲勞,代謝產物堆積,引起局部腫脹。要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可適當進行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也可遵醫囑外用雲南白藥膏、消腫止痛酊、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3. 扭傷:運動或行走時姿勢不當,如突然扭轉、滑倒等,容易造成腳部扭傷,導致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拉傷,出現腫脹。扭傷後應立即停止活動,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早期冷敷,後期熱敷。可遵醫囑口服三七傷藥片、跌打丸、愈傷靈膠囊。

4. 感染:腳部皮膚破損後,細菌等病原體侵入,引發感染,炎症刺激導致局部紅腫。要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根據感染情況,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紅霉素軟膏,必要時口服抗生素。

5. 血液循環不暢:長時間久坐、久站或本身血管功能不佳,會影響腳部血液循環,導致血液淤積,引起腫脹。平時要適當活動,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可進行泡腳,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遵醫囑服用邁之靈片、地奧司明片、羥苯磺酸鈣膠囊。

受傷期間盡量減少活動量,讓腳部得到充分休息。選擇舒適寬松的鞋子,避免擠壓受傷部位。密切觀察腫脹和疼痛情況,若症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發熱等異常,及時就醫。

相關文章
腳挫傷了腫了怎麼辦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