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若不治療,可能出現頸部疼痛、上肢麻木、頭暈、視力模糊等情況。
1. 頸部疼痛:
這是較為常見的後果。頸椎長期處於不良狀態,周圍肌肉、韌帶等組織會持續緊張、勞損,引發無菌性炎症,導致頸部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可能只是偶爾的隱痛,在勞累或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後加重;重者則可能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連簡單的轉頭、低頭等動作都可能引發劇痛。
2. 上肢麻木:
隨著病情發展,頸椎病變可能壓迫神經根,導致上肢出現麻木症狀。通常從肩部開始,逐漸向手臂、手指放射。麻木感可能是偶爾出現,在特定姿勢下加重,也可能持續存在。患者會感覺手部力量減弱,拿東西時容易掉落,精細動作如系扣子、寫字等也會受到影響,嚴重降低生活質量。
3. 頭暈:
當頸椎病變影響到椎動脈供血時,就可能引發頭暈症狀。因為椎動脈為大腦提供重要的血液供應,一旦受到壓迫或刺激,大腦供血不足,便會出現頭暈現象。頭暈可能在突然轉頭、起身等動作時發作,嚴重者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影響正常的行走和生活,甚至可能因頭暈而摔倒,造成意外傷害。
4. 視力模糊:
這種情況相對罕見。頸椎病可能刺激頸部交感神經,影響眼部的神經調節,進而導致視力模糊。患者可能會感覺看東西不清楚,眼睛容易疲勞、乾澀,嚴重時可能會對正常的視物造成較大困擾,影響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活動。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電腦等。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後,應適當活動頸部,進行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運動。選擇合適的枕頭和床墊,維持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診斷和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